孙氏潇翊

专业后妈,热衷自轴。节操已死,有事烧纸
贴吧离思伤殇就是我_(:зゝ∠)_

尽信书不如无书

       提到《三国演义》,人们总不免想起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赤面赤胆的关羽、狡猾奸诈的曹操……还有那个以“气量狭小”著称于世的周大都督。说来也巧,似乎罗先生以后,大凡提到不能容人的,都以周都督为例。似乎就是一种惯性吧,周瑜的“气量狭小”与诸葛的“容人之姿”已经成为了多数人眼中的固定模式。似乎这就是真相一般,但却往往忘了:一部演义之所以是演义,正是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史籍而仅仅是供人饭后闲谈的小说。又有多少人去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其他关于三国类的史籍呢?有多少人知道《三国志》中的周郎“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呢?就算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个周都督,在子敬建议留诸葛在吴为官时也并没有因为诸葛亮才能超过自己而断然拒绝。有人说过:对敌人的仁慈是对自己的残忍。那么,忠于孙吴,希望尽早剪去“刘皇叔”羽翼的周瑜有什么“气量狭小”的过错呢?许是《三国演义》数百年来的脍炙人口,历史的长河渐渐被一层薄雾笼罩。难再有人在看清它真正的模样……只因罗贯中先生的几笔戏言,掩盖了本初的历史。让多少人以为《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历史呢?我无法否认《三国演义》在我国传统文学文化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也无法否认其中的“七分真实”。但那些所谓的“三国迷”们仅仅捧着一本《三国演义》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只要把其中的人物和“历史”背会了就已经掌握了三国。更有甚者,我曾在一个关于三国的贴吧里看见有人叫嚣着“苏东坡从未看过《三国演义》,竟把诸葛亮标志性的羽扇纶巾写成周瑜!”如此颠倒历史,不也是一种可笑可悲的表现吗?
      “历史就像个小姑娘,在每个人的眼中美丑都不一样。甚至还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打扮。”自古就有成者为王败者寇之说,对那些成功者而言,他们就是历史。而那些反抗他们的莫不是大奸大恶心存歹念之徒。当年血染玄武之后,君不见史书上所载,皆是宣扬秦王如何雄武而太子如何奸险……唐朝以前,帝王不得翻阅当世起居注,而自李世民之后,当朝皇帝皆可任意干涉当朝史料的的记载。太史公们所写出的历史便因此有了粉饰与贬低。来者可追,文过饰非。谁又知道那个真正历史的模样呢?
        记得有人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帕斯卡也曾说过:“人是有思想的芦苇”。那么,为什么不用我们引以为傲的思想去仔细地思考、阅读呢?何以在愈加文明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反而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令人来不及思考吗?还是仅仅因为自己的懒而不愿去思考呢?只是一点点地拾人牙慧,却忘了去分辨其中真正的善与恶,美与丑!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若没有了阅读中的思考,只是机械地储存堆积所谓的知识,那么我们与那些飞禽走兽有什么区别?别忘了,人之所以可以自诩为万物主宰般的存在,不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其他物种所没有的思考能力吗?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从来不是危言耸听……

                                                                  文悱
2016.4

评论

热度(1)